你有否曾經留意到家中有人在夜間起床並四處走動,但其實仍然在睡覺?他們可能是屬於 4% 的成人夢遊者之一,這是一種影響兒童及成人的睡眠障礙。
如果你曾目睹過這種情況,你就會知道它帶來的擔憂和困惑。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這是否危險呢?讓我們一起探討這個常見的睡眠問題,並分享一些技巧,幫你打造更安全、更放鬆的睡眠環境,以減少潛在風險並舒緩你的擔憂。
夢遊到底是甚麼?
夢遊,正式名稱為睡行症,是一種睡眠障礙,患者在深度睡眠(特別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,NREM階段)時會起床並四處走動。他們可能會:
- 在床上坐起來並四處張望
- 在家中走動
- 進行複雜的活動,如穿衣服或準備食物
- 說話或將眼睛睜開,但眼神呆滯空洞
由於夢遊發生於深度睡眠階段,夢遊者通常對夜間的行動毫無記憶。雖然夢遊在兒童中更為常見(高達 15%),但成人也可能會出現夢遊,而這時候打造安全環境就變得尤其重要。
甚麼會引發夢遊?
夢遊並沒有單一的成因,但睡眠專家已經確定了幾個主要誘因,這些因素會增加夢遊的可能性。了解這些誘因是預防夢遊的第一步。
- 遺傳因素:如果你的家族有此病史,你更有可能得到此狀況。
- 壓力與焦慮:思緒紛亂難以進入恢復性睡眠。因此,打造一個寧靜、放鬆的睡眠環境是對抗各種睡眠干擾的第一道防線。
- 睡眠不足:你是否整晚輾轉難眠?如果你睡眠不足,或你的床褥過舊導致睡眠質素受到影響,你患上夢遊症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。
- 睡眠窒息症:睡眠窒息症患者經常在夜間短暫醒來呼吸,這可能會誘發夢遊狀態。睡覺時把頭部稍稍抬高,有助打開呼吸氣道並減少呼吸暫停的情況。
- 藥物或酒精:某些藥物或酒精會干擾正常的睡眠週期。
隱藏的危險:夢遊是否有害?
夢遊本身並不危險,但因而出現事故的風險卻非常大。由於大腦的意識部分處於睡眠狀態,夢遊者並不清楚周圍環境,這可能導致:
- 被家具絆倒和摔倒
- 因嘗試煮食或使用尖銳物品而傷害自己
- 走出家門並漫無目的地游蕩
因此,為夢遊者打造「安全睡眠區」至關重要。
如果你看到有人夢遊,該怎麼辦?
你可能聽過叫醒夢遊者會導致心臟病發作的迷思,但其實這不是真的。然而,突然叫醒他們或會導致他們出現強烈的意識混亂、恐懼和定向障礙。
最好的方法是在不叫醒他們的情況下,輕輕引導他們回到床上。如果真的需要叫醒他們,請從遠處發出響亮的聲音,而不是直接搖晃他們。
打造更安全睡眠環境的四個步驟
雖然你無法改變遺傳傾向,但透過優化睡眠環境,你可以大幅減少夢遊的誘因和危險。
1.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:固定的睡覺和起床時間是良好睡眠習慣的基礎。
2. 建立睡前放鬆習慣:在睡前 30 分鐘將身體放鬆。調暗燈光、練習柔和瑜伽或喝一杯草本茶,向大腦發出需要休息的信號。
3. 保持房間環境涼爽、黑暗和安靜:這是創造理想睡眠環境的三個要素。涼爽的房間有助促進深層睡眠。
➡️ 探索透氣竹纖維床品和涼感凝膠記憶枕,有助整晚保持清爽涼快。
4. 投資於舒適及安全的睡床:你的床是安眠的核心。合適的床不僅能提供舒適感,更能有效減少夢遊的誘因。
- 針對睡床不舒適及睡伴震動滋擾:如果你因使用不合適的床褥,或經常被伴侶的輾轉反側而吵醒,你的睡眠質素必定受到影響。你或可考慮轉換擁有優越的震動阻隔和舒壓功能的床褥。
- 針對睡眠窒息症及胃酸倒流:這些都會破壞你的睡眠。可調節床架能讓你在睡覺時稍稍把頭部位置抬高,有助暢通呼吸氣道並減少觸發因素。
- 針對安全考量:考慮使用較低的床架,減少跌倒受傷的風險。
準備好建立更安全的睡眠環境嗎?
了解夢遊是第一步,接下來就是採取行動。合適的床褥是你創造安全及寧靜的環境,以促進深度恢復性睡眠的最強工具。
➡️ 繼續閲讀了解怎樣能找出最適合你的床褥!